- 产品展示 -

- 方便食品系列 -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山乡巨变谱新篇——记山西省娄烦县天池店乡河北村

时间: 2025-03-28 07:39:05 |   作者: 方便食品系列

产品描述

  河北村地处娄烦县天池店乡,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这里的自然环境堪称一幅完美的田园画卷:春天,山花烂漫,翠绿的杨树林和松柏林为村庄镶上了一道浓密的绿色屏障;夏天,清风徐来,林间溪水潺潺,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秋天,硕果累累,山坡上的果子挂满枝头,金色与红色交织成丰收的画卷;冬天,白雪覆盖大地,村庄安静而美丽,宛如童话里的银色世界。每个季节变换都赋予了河北村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体验乡村生活。

  然而,河北村的美丽并非完全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更离不开村民与村“两委”多年的努力。为保护生态环境,村里大力推进绿化工程,在村道两旁种植行道树。村庄的道路也得到了全面硬化,过去的泥泞小道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村民和游客的出行更加便利。村里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夜晚的河北村不再是黑暗寂静,而是一片温馨明亮。这些改变,不仅提升了河北村的整体形象,也为村民创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村庄还积极地推进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方法,确保生态环境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持续维护,使河北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宜居示范村。

  河北村的清新空气和优美风光,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本。每年夏季,许多城市居民慕名而来,在这里感受乡村的静谧与自然的魅力。正是这片青山绿水,让河北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底气十足,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随着游客数量的持续不断的增加,河北村的旅游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逐步推动了村庄经济的繁荣。

  河北村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村庄的环境之美,更体现在村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河北村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60%,子女多在外务工,导致留守老人缺乏照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北村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建了“颐养之家”,为村内及周边村庄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护理、健身、娱乐等服务。这一项目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也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无后顾之忧,真正的完成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河北村的“颐养之家”采用了“政府补贴+村集体光伏收益+个人缴费+社会捐助”的资金模式,以尽可能减轻老人们的经济负担。收费标准贴近村民的真实的情况,80岁以上老人每天仅需2元(85岁以上1元),70-79岁每天5元,60-69岁每天6元。这些费用不仅涵盖了日常餐饮,还包括了娱乐、护理等服务。对于许多收入有限的农村老人而言,这是一笔能够承担的花费,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体面、安稳。

  在“颐养之家”,老人们能定期参加健康讲座,由专业的医疗和养生专家为他们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讲座内容丰富多样,从饮食调节到运动保健,从穴位按摩到心理疏导,切实帮助老人们提升健康管理能力。例如,村里一些患有关节炎的老人,通过学习穴位按摩和适度运动的技巧,改善了身体健康情况,重新感受到生活的轻松与活力。除此之外,村里还提供健康监测服务,定期为老人们进行血压、血糖等健康检查,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得到一定效果管理,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安心、健康。

  除了健康讲座,“颐养之家”还为全村老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过去,老人们多是独自坐在院子里打发时间,如今,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在近50㎡的多功能活动室里,有的围坐在一起下棋,有的则翻阅图书,还有的老人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看戏曲频道。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在院子里的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拉拉双杠,踢踢腿,或是晒着太阳和老友们聊聊天,回顾旧时光。每逢节日,村里还会组织文艺表演,让“颐养之家”成为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河北村的成功,不仅在于物质条件的改善,更在于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老年人在这里不仅得到了物质上的保障,更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他们不再是“空巢老人”,而是成了乡村振兴的一部分,他们的经验、智慧和文化得到了尊重与传承。“颐养之家”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也让河北村的乡风更加文明、和谐。

  河北村的振兴,离不开乡村旅游的强劲推动。2017年,山西四季风旅游集团入驻河北村,为这个原本静谧的山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下,河北村充分的发挥自身独特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打造出一个集自然风光、文化体验和创意产业于一体的文旅小镇。旅游业不仅为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新引擎”。

  河北村的窑洞民宿是旅游产业中的一大亮点,这些曾经供村民居住的传统窑洞,如今经过精心改造,变成了既保留乡土气息又具备现代化设施的特色民宿。每一孔窑洞都经过个性化设计,形成了不同的主题风格,以满足多种游客的需求。有的民宿主打复古田园风,院落里种满了花草,还配备了摇椅、木桌和传统炕头,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最原始的农家生活;有的则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增设了烧烤区、棋牌室、影音娱乐区等,为年轻游客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休闲选择。住在窑洞里,游客不仅可以感觉到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还能品尝到地道的乡村美食,如柴火饭、手工蒸馍、现炸油糕等,真正沉浸式地享受乡村慢生活。

  除了窑洞民宿,河北村的墙面涂鸦也是一大吸引点。在村庄的小巷中,随处可见色彩斑斓的墙画。这些涂鸦不仅记录了河北村的历史变迁,还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的描绘着村民的传统农耕生活,有的展现了村里的庙会盛况,还有一些是充满童趣的彩色壁画,让村庄充满了艺术气息。这些涂鸦不仅使河北村更具文化魅力,还成了游客们争相打卡拍照的“网红景点”。

  河北村还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逐步提升旅游吸引力。例如,每年夏秋两季,村里都会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涂鸦大赛、美食节、民俗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特别是农历三月十八的圣母庙会,更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加。庙会期间,村民们在街头摆摊售卖自家种植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游客不但可以欣赏传统的庙会表演,还能品尝地道的山西风味美食,真正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通过这一些节庆活动,河北村成功地将文化和旅游深层次地融合,让乡村旅游不仅仅是观光,更成为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

  如今,河北村已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更完整的乡村旅行体验。村里还开通了旅游观光线路,增设了游客接待中心,并配备了专业的导览服务,让游客在河北村的旅程更加顺畅、愉悦。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河北村的旅游产业一直在升级,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为村民创造了更稳定的收入来源。

  河北村的振兴,不仅依靠乡村旅游,还通过“旅游+”模式,打造了多元化的产业链,拓展了村民的增收渠道。除了旅游业,河北村还全力发展现代农业、手工业和庭院经济,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寻找自我的发展方向。

  农业一直是河北村的支柱产业,为了更好的提高农业产值,村里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重点发展了平菇种植。这里昼夜温差大,很适合食用菌的生长,因此,平菇产业不仅产量高,品质也十分优良。村委会为种植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并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采购菌种、管理种植过程,确定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高产量。此外,村里还开设了专门的农产品销售经营渠道,将河北村的平菇销往全国各地。如今,平菇产业慢慢的变成了河北村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每年为村民创造数万元的经济效益。

  河北村鼓励村民充分的利用自家庭院,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为了让庭院经济真正发挥作用,河北村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深入走访村民,了解大家的种植意愿和市场需求,并结合村庄的自然条件,筛选出最适合本地发展的经济作物。村里邀请农业专家开展种植培训,教授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等技术,确保村民能够种出高产、优质的农产品。同时,河北村还推行“党支部+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与万农贸易有限公司合作,推广西红柿种植,由公司可以提供种苗,并按保底价收购,确保村民种得放心、卖得安心。如今,慢慢的变多的村民通过庭院经济实现了增收,让“小庭院”真正变成了“大产业”。

  为了帮助村民掌握技能、拓宽增收渠道,河北村还组织了缝纫技能培训,吸引了13个村的100名村民参加。培训采用“公司点单、政府派单、村民接单”的模式,结合市场需求教授缝纫技巧,学成后村民即可在家门口灵活就业。村民们从最基础的缝边开始,一步步掌握剪裁、缝制技巧,渐渐熟练起来。如今,许多学员已能独立完成订单,每月增收2000元以上。对于河北村的人们来说,这不仅是一门新技能,更是一条崭新的生计之路。曾经冬闲的农家小院,如今多了一台台缝纫机,伴随着嗡嗡作响的机针声,织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河北村的变化,不仅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机会。过去,许多年轻人因找不到合适的就业机会,不得不外出打工。如今,他们发现家乡同样能提供发展的舞台。许多人选择返乡创业,经营民宿、农家乐或参与旅游服务,用自己的努力为家乡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村里的公共服务也在逐渐完备。从道路硬化到垃圾分类,从技能培训到文化教育,河北村正以全方位的进步,为村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保障。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措施,让他们在自家乡村也能实现梦想。

  河北村的成功,既是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典范,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案例。从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到如今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河北村用实际行动证明,乡村不仅有未来,还能够大有作为。

  未来,河北村将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链条,吸引更多人才返乡,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更高台阶。这片充满生机的田园土地,正以昂扬的姿态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河北村的故事仍在继续,它将以更美的姿态书写属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