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旅途三宝:火腿、泡面、八宝粥,似乎没那么火热了,在自热小火锅、自热饭等冲击下,这些传统速食的市场空间正在被压缩。
现代人生活节奏慢慢的变快,他们可以花在饮食上的时间慢慢的变少,然而虽然挤出来吃饭的时间在减少,崇尚“精致懒”的消费者们却不愿意降低自己对美食的标准。
这种消费者对于美食口味和方便程度的双重需求被佳沃集团董事长陈绍鹏称之为“新即食主义”。
为什么要重视产品的颜值?因为高颜值会给品牌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饮品巨头三得利一直以来就十分注重产品的包装,其推出的“響”系列就因为高颜值被认为是“最美的威士忌”,成为众多酒品藏家必入酒品。除此之外,高颜值的食品更能够吸引消费的人的注意力、更能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消费需求,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食用体验。
除了上文提及的自热小火锅、自热饭,还有哪些产品是新即食食品?相比传统的速食,新即食食品又有哪些优势?别急,一块儿来看看吧。
Ready to cook:指分类、包装好的菜品,消费者购买后就可以直接拿回家烹饪,无需为配菜、调料等烦恼。例如商超推出的半成品菜品。
Ready to heat:指消费者加热后就可食用的食品。例如便利店冷柜中的便当。
Ready to eat:指开袋即食产品,无需加热和烹调。例如健身人士购买的即食鸡胸肉。
新即食食品受到当前消费者的追捧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与传统速食相比,它有很多优势:
更美味:面对“挑剔”的消费者以及激烈的竞争,不美味的食品只能慢慢退居“二线”。例如,相较于传统的方便面,新即食食品品牌“拉面说”推出的面食,配料更丰富、汤底也更加鲜美,也更加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更新鲜:为便于保存,很多传统速食的保质期往往在1年及以上,但是新即食食品追求食材的新鲜度,很多都是短保食品,这也保证了产品的口感和健康。
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空间更多:得益于食品技术的发展,螺蛳粉、热干面等美食被制作成新即食食品,送到千家万户。除此之外,更多特色美食正在变成新即食食品,让我们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尝遍各地美食。
无论是自热饭、自热小火锅的流行,还是网红产品袋装螺蛳粉的火爆,都显示出新即食食品填补了市场上空缺的消费新需求,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食品品类。
诸多企业涌入新即食食品领域,市场潜力巨大。面对这股新生的消费需求,许多品牌纷纷布局新即食食品这一赛道。
一些零售品牌正在不断推出新即食食品。以盒马鲜生为例,其自有的新即食食品品牌“盒马工坊”的门店覆盖率已达100%。
并且年轻人更喜欢在盒马购买新即食食品,多个方面数据显示,“95后”消费者购买盒马自由品牌半成品菜的比例是“65后”的两倍。
上海老字号汤包品牌老盛昌推出了速冻汤包,消费者买回家后加热几分钟就可享用;广州老牌早茶餐厅广州酒家也在疫情期间加快产品创新,推出了速冻菜式,包括速冻虾饺、速冻流沙包、速冻糯米鸡等;北京连锁餐饮店金鼎轩也将自家招牌菜品做成可常温保存的包装食品,加入了这热热闹闹的新即食食品市场。
一些农副产品品牌也开始向下整合推出新即食食品。例如,泰森、新希望等肉类巨头已经上线了新即食肉类产品,肉类已经被腌制、半加工,再辅以一些配菜,消费者买回家后只需简单烹调,就可以将宫保鸡丁、黑椒牛柳等热门家常菜端上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初创食品品牌直接把目光瞄准了新即食食品领域,例如李子柒自有品牌就推出了螺蛳粉,还有前文提及的专攻面食的拉面说,以及要将湖南米粉带向世界的霸蛮等。
麦星投资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家庭户均消费半成品菜市场规模,大概只达到日本2004年家庭户均消费的5%。
这意味着国内新即食食品市场尚有极大的可开发空间。而疫情也让更多人选择在家吃饭,这也给到新即食食品更多成长的空间。
如果企业本身就有研发、推出新即食食品的实力,或者有布局这一赛道的计划,不妨赶紧抓住这一机遇。想要在新即食食品领域突出重围,可以从这些角度着手:
如前文所述,螺蛳粉、热干面都被制作成新即食食品,并且很受消费者欢迎。中国地大物博,还有大量地方美食等待被开发。食品企业们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和当地的老字号餐饮品牌合作,联合开发成新即食食品,这既保证了口味,也更能形成品牌效应。
目前很多新即食食品的食用、烹调流程还是稍显复杂,例如包装过多,干米粉类的产品煮制时间过长等。因此,食品企业不妨从这些角度改变,推出吃的方法更简单,操作更迅速、更便捷,但同时不乏美味、新鲜的产品。
随着社交平台的崛起,很多曾经“默默无闻”的食品逐渐被挖掘出来,例如袋装热干面产品。在此之前因没有渠道它们只在地方上销售,以及只在小部分群体中形成口碑。
这给到我们启示,在外卖以及同种类型的产品的强势进攻下,新即食食品想要获得更大市场,首先还是要让自己被看见,以及易获得。进入精品商超、便利店等新消费渠道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年轻消费者更多,也能帮助品牌赢得更多的曝光度。
新即食食品虽然极具潜力,但是目前还有许多要解决的问题,想要入局的食品企业还需谨慎。一方面,很多地方美食目前难以被标准化生产,因此要不断的提高企业自身食品研发的能力,在保证产品健康的同时又能好吃以及高还原地方美食的风味。
另一方面,食品的品控也要做好,此前就有小龙虾加热即食品牌因为一下子涌入大量订单,供给不足,在品控环节产生疏漏而遭到投诉。因而,想要品牌获得口碑,品控问题一定不能忽视。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食品的新鲜、美味度,很多新即食食品的保质期都较短。如何在最短时间之内将新鲜的食品送至消费者手中?如何最快地解决库存问题?这不仅考验企业的仓储、运输能力,也是对企业的产品营业销售能力一场考试。
总体而言,新即食食品在中国的发展空间依旧巨大。随着品类教育的深入,慢慢的变多消费者会接受这一新品类。面对这一逐渐热闹的市场,食品企业要敢于把握机会,同时也更要盘点好自身手上的资源与能力,理性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