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动态 -

- 爱游戏电竞app -

由“体重管理年”看代餐食品合规

【概要描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由“体重管理年”看代餐食品合规

【概要描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详情

  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工作要求,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近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举行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在此行动的背景下,代餐食品被慢慢的变多的消费者选择。那么什么是代餐食品,代餐食品的市场监管如何,代餐食品常见违规风险有哪些,食品伙伴网对此进行梳理,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近年来,部分社会团体制定发布了“代餐食品”相关团体标准,为公司制作经营提供了参考。其中,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代餐食品》(T/CNSS002-2019),将代餐食品定义为:为满足成年人控制体重期间一餐或两餐的营养需要,代替一餐或两餐,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一种控制能量食品。

  2022年10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关于尽快出台标准进一步规范代餐食品市场发展的提案》的答复中指出,“代餐食品”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等通用标准要求。运动营养食品相关的“代餐食品”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运动营养食品通则》(GB24154)的要求。

  2024年11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在《关于加强代餐食品市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建议》的答复中指出,目前,市场上“代餐食品”主要以固体饮料、特殊膳食食品、速食、糕点、糖果制品、饼干等食品类别出现,并纳入相应类别实施监督管理。

  在“健康中国行动”及“体重管理年”的大背景下,监管部门的多项举措无疑为代餐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生产销售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别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以及在食品中添加药品,是近年来代餐食品中较为常见的违法案例,如经营含麻黄碱成分的代餐食品及在代餐奶昔中添加药品,这些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三十八条的规定。

  市场上还存在对代餐食品宣传具有某种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情况,如一款营养代餐粉的广告宣传“糖尿病适用”“平稳血糖”,该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要求。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律和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尚无“代餐食品”定义、类别和规定。近年来,部分社会团体制定发布了“代餐食品”相关团体标准,还有企业自行制定的企业标准,为公司制作经营提供了参考。企业在标签设计时,需注意避开夸大宣传,切忌宣传具有某种治疗功能或功效,以保证代餐食品在“体重管理年”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为广大购买的人的健康减重之路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