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建议决定未来!古田这座食用菌“未来之城”设计的具体方案公开征集社会各界意见与建议啦→
时间: 2024-05-16 09:44:49 | 作者: 干食用菌系列
古田县大桥-吉巷片区,地处福建省中部,闽江北岸,古田县城区东北方向,是一个兼具青山绿水与历史底蕴的钟灵毓秀之地。
这里作为古田县菌菇产业的核心产区,是古田县环翠屏湖经济圈、菌旅融合发展产业带上的璀璨明珠,中国食用菌之都现代产业园即将坐落于此。
园区规划面积约5.4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4.67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1.08平方公里。
随着推行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工作的开展,实现古田县食用菌特色产业的高水平发展之路也逐渐清晰,而规划建设的“中国食用菌之都现代产业园”,未来将成为古田建设“世界菌菇中心”的重要载体,成为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的示范之地。
通过充分调研当地产业体系、自然风貌、建设情况等现有条件,本方案希望可以立足大吉片区“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的自然优势,打造“特色产业为基础,科研创新添活力,文旅融合树品牌”的现代化复合产业集群,形成农文旅相融合的现代化产业园。
同时,项目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食用菌文化为灵魂,体验性旅游为形态,希望可以充分挖掘食用菌文化的深层价值,助力“数字古田、绿色古田、开放古田、健康古田、魅力古田”建设,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体验、休闲等多产业融合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
项目将着眼产业园“产品集散、展览集成、企业集结、人才集聚、文旅集萃”的建设目标,向内依托产业优势与品牌效应,吸引高端企业进驻,逐步形成完整、复合产业链;向外凭借翠屏山水与食用菌文化,辐射周边城市群,推动文旅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环境优美、宜居舒适的区域性度假圣地。
在设计之初,依据土地资源评价标准,通过GIS分析,将整个用地区域进行坡度分级,将主要建设区域设置在坡度15°以内的用地范围内,从而保护山体自然风貌,同时大幅度减少土方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此外,自然山体形成的绿色背景,将是项目不可或缺的天际线景观。而沿路渗入山林的文旅休闲区域,则顺应场地连绵起伏的山势,使建筑成为山体的延续。通过灵活的布局,使建筑“依山而建、空间多变、自然生长”,形成连续有机、大小各异、空间通透的规划格局。
本项目临翠屏湖而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方案充分的利用自然水系,以水为脉,借助区域生态要素,编织蓝绿生态网络。同时,项目与周边区域景观进行渗透,构建“显山露水,错落有致”的、有层次、有意境的山水滨湖界面,并营造一条有空间进深和段落主题的立体岸线,构建兼具“开放优美、亲水可达”的沿水型滨水空间。
通过连通山水,打造“一带双轴,阡陌交通”的规划体系,形成城市系统连续、功能相互支撑的产业布局和空间系统。而线型公共绿地的引入,宛如生物的“细胞膜”将不一样的区域适度分隔,又使其之间不失联系,借助区域生态要素,编织蓝绿生态网络。这些联系不一样的区域间的公共绿地,不仅将山水景观引入各个用地,提升用地价值,同时也为未来发展形成了自然界面,避免通过道路划分用地区域产生的道路两侧建筑功能不同带来的管理难题,优化了产业格局,一举多得,形成极具特色产业生态圈。
项目在规划初期即通过优化道路与线型公共绿地的关系,建立多元交通网络,打造多层次道路交互与通行体系。同时,结合项目用地情况,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形成发展轴,结合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升级,可以逐步扩展规划网络,满足未来长时间跨度的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而现有的核心区,则会成为这个逐步生长的产业园的“干细胞”与“源代码”,它的线性绿地与道路系统将全部延伸进新建设的片区中,在这种秩序之下,新的片区可以次第产生而不破坏整体的园区结构,从而使园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弹性。
依据建设目标与规划理念,本方案主要将项目用地分为“产业客厅”“物流基地”“生产园区”“文旅小镇”“山体公园”五大区域,形成“一带双轴五区”的规划结构体系
产业客厅设置于项目用地东南侧临水区域,结合景观与交通优势,打造产业园“核心”节点,从“公园城市”“产业融合”的方面出发,构建以人为本、服务周边的产业新区。整个方案以公园绿地黏结周边地块,构建内向性为主、沿水系展开的街区构架,区域内重点布局产业园会客厅、食用菌博物馆、会展中心、文创基地、高端企业会所、人才公寓、滨水商街等功能组团,实现文化聚能、产研一体,打造独具文化特色的办公、营商环境。
歌山画水 锦绣菌都 中国食用菌之都现代产业园——描绘未来理想的一张新名片。
山拥水聚、清风徐来,集天地之灵气,聚万象之精华,面向未来,这里将成为汇聚20万客流、约400万方开发规模、承载4万人就业生活的绿色智慧特色产业小镇。
在新时代闽东协同一体发展背景下,立足古田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及资源特色,发挥后发资源型优势,提出“绿色引领、文化为魂、枢纽聚力、区域一体”四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整体打造“智慧绿之丘 山水菌之都”的美好愿景。
本项目北靠翠屏山,南倚翠屏湖,山拥水聚、清风徐来,我们就此提出歌山画水、锦绣菌都的设计构思。
坚持功能复合,集约节约、增强活力的原则,强化各类用地的功能混合与兼容,配置办公研发、工业生产、商业商务、会议会展等类型用地,力求建筑功能复合利用,提高各功能使用效率。
本次设计以全国菌菇博物馆、菌菇研发园、全国菌菇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生态空间,以自两山延伸至站前的翠屏湖为核心活力空间。南北向中央轴线自南向北串联菌菇研发园、菌菇加工园、全国菌菇博物馆、滨湖聚落、全国菌菇文旅休闲中心、游湖码头。
依托于北侧山体及南侧水系两大景观带,基于绿色引领、文化为魂、枢纽聚力、区域一体四大规划策略,规划形成“一环、两带、三心、四轴、四片”
规划设计基于区域山水生态格局,提出“湖山城田 绿色菌都”的发展愿景,意在塑造基地“山湖溪城田”城市空间整体形象,实现生产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生态共融。山水相依、阡陌交通、弹性开发,打造集绿色产业园、绿色生态本底、绿色低碳生活一体的“中国菌都”。
1)整体战略层面高起点高定位,打破古田县域格局,彰显中国食用菌之都,冲刺世界菌菇中心。
2)作为世界菌菇中心,未来的国家级重点项目,项目有其实施路径支撑。整个核心区定位为城市公共产业服务中心,核心区外围融合山水田塘的自然优势打造生产区域,发展产农文旅融合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片区,体现前瞻的开发思路。
食用菌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片区、食用菌标准化产业片区、“山湖一体”文旅融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片区、生态景观片区(翠屏湖滞洪区)。
特色建筑设计依托山水文化、菌菇文化和人文文化,以菌云为主题,菌云绕山,给城市增添一种奇妙的色彩,菌之云城体现了整个产业城的主题特征。
挖掘“食用菌”文化线索,以“菌”为叙事主线融入城市重要外部空间以及城市活动,传承“中国菌都”历史记忆。收获1.5公里中央“双街九巷”中轴核心展示区;3公里绿脊山体休闲廊道;3公里滨水生态廊道;20万平方米开发嵌入复合功能空间;多组抓手项目,点燃星星之火。
通过“护脊、构绿、理水、顺形”锚固山水生态格局,营建一个有机自然、生态环保的水绿景园。
保留”山脊、池塘、农田、溪流”风貌骨架,打造自然风光视廊各大风貌类型区:包括林田塘生态廊道,翠屏湖前龙溪休闲文化景观带。
构筑承载园区内部交通的“内十”和对外交通的“外环”干路网结构;采用客货分流;并结合城镇发展,近远期结合,减少开挖成本的道路交互与通行体系,拓宽国道省道以满足未来区域发展和人口增长。
以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绿色发展、创新引领,“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文化链”四链融合,构建“一链双圈”产业体系。做大做强菌菇产业、完善产业体系和服务配套、畅通产品贸易;创新驱动食用菌产业升级及衍生产业链构建,增强数字科学技术创新;丰富菌业文化,提升“中国食用菌之都”品牌影响力。
在城市设计开发原则的指引下,产业园将实施多个特色开发节点,引导整个园区建设
1)打造核心区创新产业服务轴,轴线串联各公共功能,增强可达性,在园区营造一条串联山水公共开放绿色廊道。
地标之二:“取形于菌菇、层层叠盖,未来古田的网红打卡地”的“食用菌文化博物馆”
地标之三:“取形于菌盖,成形为伞状,与曲线玻璃灵动融合”的“菌菇会展中心”
3)保障城市空间效果实行重点区域整体开发适度地下空间开发,整体开发能保障城市空间与项目开发的良好控制,最大限度的实现城市设计愿景。
4)翠屏湖前龙溪的景观提升湿地滩涂景观,融合自然风貌和人工景观设施,为翠屏湖景区做好增色提升的一笔。